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对北京高公司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培育创建工作评选结果进行公布,公司2个二级单位党组织入选北京高公司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师生党支部入选北京高公司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项目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培育创建单位。为进一步聚焦北京党建工作“双创”目标,切实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实际工作中,党委组织部对获批北京高公司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培育创建项目进行报道,以展示他们在培育创建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和贡献。
近年来,工业工程系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百年院史精神,立足专业特色、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为首都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领域培养具有科技报国使命担当和科技创新精神品质的大国工匠。探索建立“1234”特色党支部工作法,即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中心”根本任务,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建立体制机制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两翼齐飞”保障体系,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构筑“三维育人”培养体系,培育工程机械领域大国工匠;聚焦“四大领域”进行科研攻关,解决城市发展痛点难点问题。形成了“高、深、新、暖”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员工成长成才、服务人民城市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以扎实行动奋力书写“教育强国,支部何为”的时代答卷。
图1 党支部“1234”特色工作法
(一)落实“一个中心”根本任务,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支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一个中心环节,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以“上下互联-内外互联-左右互联”的方式,与各类党支部开展共学共建活动,筑牢支部党员理想信念根基。支部将服务国家和首都城乡发展的战略需求与爱国、爱党、爱校教育融为一体,传承好学院百年红色院史,联合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与学校关工委退休党支部连续11年开展“大手拉小手”品牌活动,老少携手让党的革命事业薪火相传,把红色种子播撒进全体师生血脉之中,学院荣获“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活动入选永利官网主题党日活动优秀案例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典型案例,支部多名党员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二)建立“两翼齐飞”保障体系,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一是“严”字当头,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支部建设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3张清单,健全完善议事决策、例行汇报、组织生活、述职评议等制度,做到党员教育管理严、三会一课执行严、民主评议程序严、党员政治把关严。
二是“情”字在心,注重支部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示范效应,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下党支部,确保院系党建工作上下贯通;创建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双导师制”,“心贴心”解决青年教师成长实际困难,支部建立“支部书记和系主任有沟通、党员对群众有帮扶、教师对员工有关怀”的畅通沟通机制,形成以老带新、以上带下、以师带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
(三)构筑“三维育人”培养体系,培育工程机械领域大国工匠
1. 坚持协同育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支部围绕国家战略和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大工程观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做中学的“新工科交叉互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校-企、校-校、国际联合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建设“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素质”递进式“双创育人新模式”。
2. 注重点面结合,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开设“人民城市”大思政课,设计制作数字思政特色案例库,建设5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的完整课程思政链条。发挥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学工队伍的协同育人作用,构建“党性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让员工在参与项目中实现党性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统一。
3. 坚持产教融合,创新构建产学研用育人体系
聚焦城市建设的数智化高质量发展、面向智能建造、绿色制造以及智慧运维等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深化校地服务模式,打造“学科-平台-项目-团队-人才”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联合重点企业构建人才培养和输送一体化机制,深化工学交替专业学位类别培养体系,打造“实验室+基地”协同育人平台。
(四)聚焦“四大领域”进行科研攻关,解决城市发展痛点难点问题
1.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智能建造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支部依托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服务人民城市建设研发智能化装备,在高端施工装备智能设计与制造、刚/柔性建筑机器人设计开发等研究领域独具特色与优势,推动人民城市从“建造”向“智造”转型,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的多家运营企业,获评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10余项。科研成果亮相京南地区高校科技成果推介会,受到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宣传报道。
2. 攻关“科技冬奥”专项,服务保障国际重大赛事安全
支部承担“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冬奥临时设施研发了结构损伤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零下40℃严寒条件下临时设施结构的健康状态监测,为践行科技冬奥、平安冬奥贡献北建大方案,为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频道、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3. 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助力施工装备绿色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大指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施工装备绿色智能设计与制造、绿色拆解和回收利用等方面具有特色优势,解决了施工装备绿色设计与循环利用的难题。
4.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支部应用工业互联网、移动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及科研成果,拓展数智化技术、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应用场景,助力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乡村宅改与招商引资、打造3D数字村庄、开发农产品数字营销平台,推动数字乡村产业链的整合与价值提升。建成永利官网乡村振兴工作站,工作成果得到镇政府的肯定与应用。
党支部将以“样板党支部”创建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党支部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支部建设成为更加强有力、更具表率性的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其在学院、学校乃至更大范围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